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8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可知道清朝以前,這水究竟從何處來?列朝要派人尋找,豈非是個何字的意義嗎?而且這條水,不但上流弄不清楚,便是它的下流也弄不清楚。忽而入渤海,忽而人黃海,忽而又入渤海,變遷最大者已有九次,試問究竟哪一處是它本來的流路?恐怕沒有人能準確指得出。就是夏禹王當時,已經分河的下流為九條,究竟那一條是正幹,亦不可知。所以這條黃河,始終在疑問之中。河者,何也。在下這個理想,恐怕是不錯的。但是再問一句,為什麼始終成疑問呢?在下敢再復說一句,這條黃河古時是沒有的。

第五十三章 堯讓天下於許由 稷為堯使見王母鐘毓龍

且說帝堯接到各處水災奏報之後,憂危之至。過了一年,水勢有增無減,那汾水下流逼近山海一帶,早已漲溢得不可收拾。帝與群臣商議道:“照此下去,終究不是根本辦法,總須特派專員,前往治理才是。但是在廷之臣,哪個是精於水利的呢?”大司農奏道:“前年孔壬來京時,臣和他細談,覺得他於水利一切,非常有研究,可否就叫他來辦理此事?”大司徒在旁,亦甚贊成。帝堯搖搖頭道:“不行,不行。這孔壬是著名的佞人,豈可任用呢?”羲叔道:“孔壬雖是佞人,但其才可用。當今水災劇烈之時,可否請帝棄瑕錄用。古人使詐使貪,亦是有的。”帝堯還是躊躇。和仲道:“現在無人可使,臣意不妨暫叫他來試試。如果有效,那麼其功可錄。如其無效,再加刑罰,亦未始不可。”帝堯還未答應,羲仲道:“臣觀孔壬,雖是佞人,但近年以來,尚無劣跡,頗能盡心輔導玄元,或者已知改悔,革面洗心,亦未可知。請帝勿咎其既往,專責其將來,何如?”帝堯見大眾都如此說,乃勉強答應道:“既如此,就叫他來試試。”於是大司農等就飭人前去宣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