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8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這一世俗的時間觀念把社會視為自我活動的舞臺:社會活動與一種超越的或高階的時間(higher time)徹底分離。神聖時間將社會活動臣服於國王、古代法、上帝等更高的邏輯或規範,而世俗時間卻把社會活動看作是完全自主的、獨立的、在相互關聯中展開的活動。[17]如果將這一世俗時間的意識放置在政治經濟學的傳統之中,我們立刻可以發現,世俗時間的觀念起源於政治經濟學對於資本和市民社會自我運轉的迴圈過程的描述,起源於魁奈式的生產過程的持續運轉。在亞當•斯密那裡,經濟是一種自我迴圈的機制:它不是神意或其它外在力量的產物,而是一種純粹的世俗活動;在蘇格蘭歷史學派及其法國同道孟德斯鳩那裡,市民社會幾乎遵循著同一個邏輯。也正因為如此,黑格爾和馬克思將市民社會概念等同於資本主義的市場社會。按照這一資產階級社會的自我意識,社會的自我運轉與資本的自我迴圈構築了一個邏輯展開的、不斷流動的再生產過程。這一過程具有內在於人的活動而又非人化的特點:就它是自我週轉的(不需要外在力量的支配)而言,它是自由的(相對於干預的);就它是自我展開的(每一階段的展開能夠被轉化為另一個迴圈過程的開始)而言,它是世俗的(相對於神聖的)。

自我迴圈和自我進化的時間觀念構築了一種自然的秩序,它不但是對上帝和國王的擺脫,而且也是對於生產和流透過程中人的活動的抽象化。它的實質內容就是自然權利與經濟。現代秩序觀把自然秩序的信念與自我運轉的社會觀密切地聯絡起來,它把自然法的權利體系與市場的法則--資本流動的法則--看作是社會的內在規律。週轉/迴圈/流通(circulation)這一概念是描述經濟過程的關鍵概念,例如,由於金錢的作用(它被看作是流通的車輪),價格體系得以運轉,生產和交換關係得以建立。然而,亞當•斯密從未真正解決個別物品的銷售價格的決定因素,也沒有說明這一價格與特定商品的平均價格的關係。他用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區別來描述這些歷史現象,進而將自己的課題設定在研究調節商品交換價值的原理。(例如,他指出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商品所包含的勞動的價值量,這一論述為馬克思進一步用勞動時間計算商品價值量提供了橋樑)在這個層面,他不關心具體決定價格和供需關係的歷史因素,而是透過區別“名義價格”(norminal price, 即短期市場價格)與“真實價格”(real price,即在長時段中形成的價格)、以及短期價格的波動如何最終導致均衡來描述市場的運動。值得注意的是,斯密沒有提供這一波動究竟如何達至均衡的具體歷史因素,而只是強調在這種由價格調節的供需關係之中,個人的尋利傾向總是有利於總體的福利,並最終導致均衡。在這一條件下形成的市場概念顯然是一種假定或者虛擬的歷史關係。這是亞當•斯密對於現代經濟學的最大貢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