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84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然而界橋之戰後,公孫瓚的主力雖然戰略性向幽州方面撤退,但卻不代表兗州可以安然無事。這首先是青州或者說平原方面的幽州軍還沒有撤,與袁紹方面還拉鋸了兩三年的時間;其次前面曾經說過,青州軍入寇冀州的同時黑山軍也在向東擴張,甚至基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與公孫瓚結盟。由於袁紹在前線為公孫瓚所牽扯,使得黑山軍得以攻掠鄴城所在的魏郡後,一路向東進入兗州境內。

直接承壓的是曹操曾差點接手的東郡。兗州內部共分為八個郡國,以位於北部的“東郡”最為重要,其境大多為當下的河南省濮陽地區和山東省聊城地區所覆蓋。這是兩個在兩漢即已立縣的古老行政區,其中濮陽還充當著東郡的郡治。在當時的行政格局中,東郡背靠兗州、北接冀州、西近司隸、東臨青州,與河內、平原、陳留、魏郡這些重要郡國為鄰。一旦為黑山軍所奪,將會造成很嚴重的地緣政治後果。

劉宏新任命的新東郡太守王肱並沒能抵抗住黑山軍的侵擾,失敗之後便消失於歷史中,拯救東郡的任務被曹操主動接了過去。此時兗州的形勢已經十分危急。這裡要先了解下黃河與東郡的位置關係。兗州的原始地理定位是“河濟之間”,即黃河與濟水之間。在西漢初設十三州部時,黃河河道也的確大體充當著東郡和兗州與冀州的行政分割線。不過黃河最大的問題在於不斷的改道。新莽時期的一次向南改道(公元11年),使得黃河在兗州中西部轉移到了腹地。具體來說西部的濮陽仍然留在黃河南岸,而東部的聊城卻已經“跑”到了黃河之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