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現在可以說了,直升機是坦克真正的終結者。這顆在海灣的波濤之上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在以“沙漠風暴”中的赫赫戰果為自己的王位加冕,毫無疑問,它將坦克逐出戰場只是個時間問題。或許用不了多久,“從空中打贏陸戰”將不再是聳人聽聞的口號,越來越多的陸軍指揮官們將在這一點上形成共識。而以直升機為主戰兵器的“飛行陸軍”和“飛行陸戰”這樣的新概念就會成為標準的軍語,出現在每一部軍事詞典中。

隱在勝利背後的另一隻手

如果撇開作為三軍總司令的布什事先肯定知道進攻時間這一點不談,單從CNN 的電視報道而言,全世界都與美國總統一樣,在同一時間看到了開戰時驚心動魄的一幕。處於資訊共享時代,一位總統並不比一位平民在這方面擁有更多的特權。這就是現代戰爭不同於以往任何戰爭之處,實時或是近實時的報道,使戰爭成了普通人可以從傳媒中直接審視的新節目,由此傳媒也就成了戰爭的直接組成部分,而不僅僅只是提供來自戰場的資訊。

與直播一場世界盃足球比賽不同,人們所看到的一切除了先要受到電視記者主觀視角的限制(被派往前線的1300名新聞記者誰都知道美國國防部剛剛頒佈的《關於海灣戰爭新聞報道的修正規定》,哪些能報道,哪些不能報道,每個人心裡自有分寸),還要經過設在宰赫蘭和利雅德的聯合新聞處的保密審查。也許是美國軍界和媒體都接受了越戰時期雙方齟齬甚深的教訓,這一次新聞機構與軍方相處得很融洽,有一個數字也許很能說明問題,在整個戰爭期間發出的1300多份新聞稿件中,只有5份被送到了華盛頓去審查,其中4份在幾小時內即獲透過,剩下的1份則被新聞單位自行撤銷。戰地指揮官在新聞記者的通力協助下,成功地牽動了全世界的視聽,讓人們看到了軍方希望人們看到的一切,而所有他們不願被人們知道的東西,於是誰也都沒能看到。美國新聞界一致放棄了向所標榜的中立立場,滿懷熱情地加入了反伊陣營,與軍界配合得就像一對出色的雙簧演員,十分默契又十分賣力地演繹著同一個戰爭劇本,使傳媒的力量和聯軍的力量形成了一股對伊進攻的合力[11]。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久,各類新聞中很快出現了大量美軍源源不斷開進沙特的報道,使伊軍在科沙邊界望而卻步,悄悄為“絆馬索”行動造了聲勢;“沙漠風暴”開戰的前一天,又是西方傳媒大肆張揚的美國航母編隊經過蘇伊士運河的訊息,起到了迷惑薩達姆的作用,使其在大難臨頭時還以為美軍尚未完成作戰部署。同樣,如果不借助媒體的渲染,在海灣戰爭中派上用場的任何一件所謂高新技術武器,其威力都沒有人們以為的那麼大。在整個戰爭期間舉行的多達98次的新聞釋出會上,人們看到了精確制導丨炸丨彈如何沿通風孔鑽入建築物中爆炸的畫面和“愛國者”擊毀“飛毛腿”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這一切給了全世界包括伊拉克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關於美製武器奇特威力的神話由此確立。“伊拉克必敗,美國必勝”的信念也由此而生。顯然,新聞幫了美國人的大忙。不妨可以這樣說,是美國軍方和西方傳媒有意無意地聯手做成了一個死扣,把薩達姆的伊拉克吊在了絞架上。在戰後修改的《作戰綱要》中,美國人著意提到了“媒體報道的力量能對戰略方向及軍事行動的範圍造成戲劇性的影響”,而新近制定的FM100-6號野戰條令《資訊作戰》中,更是把海灣戰爭中的新聞戰當做範例。看來,從今以後的所有戰爭,除了軍事打擊這一基本手段,傳媒力量將越來越變成戰爭的另一隻手,對推動戰爭程序起到與軍事打擊等量齊觀的作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