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人都是要講良心的,人們最欣賞的是“以德報怨”,最鄙視的是“忘恩負義”。而法正的所做所為,恰恰被認為是“忘恩負義”之舉,再加上法正得志之後,肆意報仇,所以法正的形象非常糟糕。

法正拋棄劉璋、選擇劉備到底算不算是忘恩負義?嚴格意義上來講,恐怕算不上。“忘恩負義”的前提是劉璋對法正有恩,而且是大恩,劉璋對法正有恩嗎?從劉璋對法正的任用級別來看,劉璋並沒有給予法正很高的待遇和重視,不過是以一般人才視之。

戰國時代有個刺客,名叫豫讓,他有一個著名觀點,就是“中行氏以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智伯以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豫讓為了報答智伯的厚遇之恩,在趙簡子滅亡智伯後,豫讓三翻兩次的要行刺趙簡子。

豫讓的行為和法正其實沒什麼區別,中行氏待豫讓如常人,所以豫讓沒有替中行氏報仇。同理,劉璋以常人之遇待法正,法正也可以以常人之遇待劉璋,禮尚往來而已,不必對法正過於苛責。

還有一點,就是上面講過的,法正拋棄劉璋、選擇劉備,不過是東漢政權內部的跳槽行為。劉璋是東漢王朝認可的益州牧,劉備也是東漢王朝認可的左將軍,二劉相爭只是內部火併而已。

其實如果以法正“忘恩負義”的行為來看,荀彧和郭嘉同樣少不了要戴上了一頂“忘恩負義”的大帽子。郭嘉人品上也有瑕疵,陳群就舉報過郭嘉“不治行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