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物件無疑是商品,自自然經濟退出歷史舞臺後,商品生產在我們生活中佔據了統治地位。商品生產看起來非常感激簡單,企業主在現有資產裝置的基礎上,購進原輔料、僱用工人,生產出產品,然後進行銷售,賺取利潤,再進行新的投資。從單個企業來看,無非是一個資本的自我增殖過程,是G(貨幣)—W(商品)—G‘(原始資本及其增殖),這也就是馬克思的貨幣迴圈公式。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裡,商品生產也可以簡單表示成W=C+V+M,C是不變資本,“即該部門在生產上使用的全部生產資料的價值,這些生產資料本身又分為固定資本:機器、工具、建築物、役畜等等,流動不變資本:生產資料,如原料、輔助材料,半成品等等”。V即可變資本,從價值方面看,這個資本等於該生產部門使用的社會勞動力的價值,也就是工資。M被馬克思視為剩餘價值,是資本家無償佔有工人勞動的部分。

為了說明商品生產的規律,我們再引用一下凱恩斯的經典論述。凱恩斯為了說明他的“有效需求原理”,在《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的第3章對商品生產進行充分的說明,其實我們發現凱恩斯與馬克思其實並沒有根本的差異,凱恩斯的“要素成本”就與V相對,“使用者成本”與C相對,而“僱主的收入”與M相對。可見,馬克思與凱恩斯的經濟學研究都是從商品生產開始的,只是對商品生產認識的不同形成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