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那時,上海人把從事長途販運的人稱為“黃牛”,這種長途販運的合法性沒有正式說法,因此只能偷偷摸摸幹。

我到信託公司任職不久,靜安、虹口證券業務部的經理向我請示,經常有國庫券“黃牛販子”上門向他們詢問:“大額的國庫券收不收?”我問他們多大額,回答是少則10多萬,多則幾十萬。我問胡瑞荃他們,賣方是哪些人,他們回答“當然是那些‘黃牛’”。那時上海儘管已有5個證券業務部,但知名度最高的還是靜安證券業務部,一般外地國庫券賣家到上海都是衝著那裡去的,胡瑞荃因此瞭解很多這方面的情況。他們告訴我,每天都有外地“黃牛”到他們業務部,先拿少量國庫券投石問路,說還有大頭在後面,如果我們要,他們的賣出價可以在我們的掛牌價上再下浮一些。

第二章(7)

“收。為什麼不收?”我的意見很明確。其實我知道,下面的業務部早就偷偷在幹了。

確實,一個證券業務部如果光靠櫃檯上每筆百十元的買賣,是賺不到什麼錢的,不過做大宗買賣,本錢也要大才行。當時信託公司撥給兩個業務部的營運資金非常有限,老胡他們找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資金。信託公司總經理李志道對我們的工作非常支援,很快給兩個證券業務部充實了2 150萬元的營運資金。

我在證券業務部見過這些外地客戶,他們一般是白天與業務部談好價錢,營業結束後來交割。因為那時,國庫券的面值很小,最早期的國庫券最大面值只有10元,100張一捆只有1 000元,10萬元就是100捆,清點很費時間,白天做會影響正常的對外業務。後來,我無意中發現有些外地客戶前來交割的國庫券有外地同行的封籤,明顯是從外省市的國庫券買賣櫃檯大額買進的,他們只是冒險倒運了一下,得到的卻是鉅額利潤。那時,上海與外地國庫券差價少則三五元,多則10元以上,20萬元倒騰一次,利潤就在萬元左右,抵得上當年普通工人10年的薪水。我和這些黃牛販子接觸了幾次,心想既然有這麼大的利益,我們自己為何不能做?我由此決定在公司開辦跨省市的國庫券買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