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誠如清末小說、當代電視劇中看到的,鹽商是富戶,而大部分江浙鹽商的銀子都放在上海。揚州鹽商從上海提現,上海市面銀根頓時緊縮,其實這也沒什麼,找外資銀行拆借點就算了。

外資銀行聯手不借。

媒體在這個時候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尤其是《申報》每天都在忽悠,“西國銀行存銀八九十萬,不肯放出”,“銀根緊張的壓力在中國商人面前成為一種恐慌”。本來可能沒什麼事,到蘇、杭、南京錢莊拆借點不就得了,讓媒體一忽悠,市面立刻形勢大變。

媒體、記著被稱為“無冕之王”,意思是說他們是正義的使者、邪惡的天敵。

在金融危急中,這個話最好倒過來說。

金融危機,最怕忽悠,甚至真相也不能讓大家知道。一個人手中不可能有很多錢,但如果所有人都向錢莊或者銀行提款,就是花期銀行也頂不住。媒體的一個通病,往往喜歡抓眼球,眼球是被抓住了,金融機構也完蛋了。

後果在意料之中,一批錢莊、洋行破產。還有一個後果,上海、倫敦貿易量下降,1872年約比上年下降10%。

上海金融市場在惴惴不安中走過了1877年,所幸1878年是個好年景,當年上海海關統計入超達白銀7200萬兩。

1879年5月,正當茶、絲購銷兩旺的時候,外資銀行再次出手。聯合洋行,在漢口、上海等重要城市同時收縮銀根,拒不放款,洋行則蓄意將收購時間託後將近一個星期。錢莊和華資商人立刻坐不住了,他們的資金週轉期本來就短,拖一個禮拜,想玩死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