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公元626年,李世民導演了玄武門之變,他是唐朝最優秀的皇帝,職務座右銘是“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身,猶割股以啖腹”(《貞觀政要•君道篇》)。

與楊堅一樣,李世民同樣是偶然。

不僅李世民,中國歷史上任何一位明君和清官都是偶然的,因為偶然,所以才值得紀念。只要沒有人能制約弗遠無界的權力,這種偶然和必然將永遠存在。在權力集中的制度下,必須靠近權力中心,手段肯定是無所不用其極,沒有制約的權力又怎麼會產生明君和清官?

李世民之所以能這麼想、這麼做,是因為他少年並不得志,因為不得志才瞭解民間疾苦,因為了解民間疾苦才知道自己不能胡來,個案不能推廣。

現在,讓我們看看唐初的貨幣吧。

“開元通寶”是唐初貨幣,往往被認為是貞觀盛世的代表。實際上,“開元通寶”是李淵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所鑄,屬於非計重貨幣,10枚為1兩、1兩等於10錢的衡制即源於此。這種貨幣終結了西漢以來的五銖錢,中國貨幣由計重錢轉為非計重錢。

開元通寶用於小額支付,說白了就是零錢,使用者主要是自耕農。

但是,開元通寶並沒有滿足小農需要。原因很簡單,官府鑄錢沒什麼收入,鑄一貫錢(1000錢)大體費用在900錢左右,稍有不善就會賠本。不掙錢,官員缺乏動力。此時,私鑄貨幣又有了新的理由,官府鑄錢不夠用,就得自己鑄。出土貨幣證實,唐初流通中的錢,很大一部分是私鑄的貨幣,恐怕當時私鑄現象就已經非常嚴重。本來,私鑄貨幣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物價上漲,可唐初物價卻平穩的出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