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諸侯要以貨幣向朝廷納貢,理論上應該鑄八銖錢,這樣朝廷的收入比較實惠。可是,朝廷收到的卻是莢錢,擺明是忽悠呂后。納貢莢錢會降低朝廷收入,降低官員工資,最可氣的是,朝廷八銖錢經常被人被重鑄,莢錢仍然充斥市坊。吳王劉濞就聲稱“寡人金錢在天下者,有當賜者,寡人且往遺之”。

問題是,這個時候,諸侯在國內連軍隊都可以操練,不準私鑄貨幣?說給自己聽聽好了。你頒你的令,我鑄我的錢。

又四年,呂后不得不自己鑄“莢錢”,承認了現實。

呂后死後,漢文帝(劉恆)即位,但他不是當時唯一的候選人。劉恆想昔日重來,規定任何人(含諸侯)私鑄三銖錢都要到都城受罰,全國統一由他鑄四銖錢。呂后禁鑄私錢,但呂后比諸侯更有實力,看在呂后更猛的份上,諸位王子尚且陽奉陰違,劉恆的命令就只能激起反抗,大家剛把你捧上去,你就想玩陰的,門都沒有。

諸侯照樣鑄幣,劉恆照樣沒法。

前157年,劉恆駕崩,其子劉啟(漢景帝)即位,劉啟是個很有理想的人,他想繼續老爹的遺志,加強中央政權。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晁錯上書《削藩策》,建議景帝用軍隊討伐私鑄貨幣的諸王,尤其是自稱很有錢的劉濞。

第一個扯旗的也是劉濞,不過他想清的不是晁錯,而是取而代之。果然,劉啟殺了晁錯後劉濞不但沒有停止軍事行動,而且公然宣稱“朕已稱孤”。諸王當然也很不滿,於是,開始跟著劉濞起鬨,去清君側(叛亂)。鬥爭終於超出了鑄幣之爭,也就是所謂的“七王之亂”。七王之亂持續了三個月,這是一場沒有正義的戰爭,無論誰勝誰負最終都會向中央集權演進,鬥爭雙方從爭奪鑄幣權到兵戎相見,目的只有一個:統一手中的權力,使權力不受掣肘。每個人都想:我的地盤,我做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