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既然要為君主說疑,需先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不立則不破,不破則不立,立與破相輔相成。韓非的評判標準來源於他的思想體系,賞罰、參驗、實用、唯我、理性是也,前文已多次講述。韓非所要批判的物件正是歷史悠久、受眾龐大的道德評判標準,仁、義、智、能是也。毫無疑問,這將是一篇觀念之間的深度交鋒韓非將致力於把非我之外的觀念連根拔起。從一開始,韓非就亮明瞭交鋒的深度,對待奸邪要“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就是要從思想、言論、行為三個層次圍剿奸邪,而至於什麼是奸邪,將依據法術思想而定。在這裡我們看到韓非學說作為國家政治理論的一神教特質,除我之外無一切真神,從思想、言論、行為上方面對臣民的行為進行監視也開了後世獨裁專制的濫觴。

在一套政治理論中,價值觀是最核心的部分。什麼是有好的,就會為圍繞什麼建理論體系。儒家認為仁義智慧是好的,就以仁義智慧作為指導國家執行的方針;法家認為君主、實用、理性、權術是好的,就以君主、實用、理性、權術作為治國之道。啟蒙學派認為人人生兒平等,於是就創造出了三權分立。馬克思認為歷史的動力是人民,於是就有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

但是,韓非注意到那時儒家所提倡的仁義智慧是一種基於個人品德和能力的道德意識形態,而個人品德和能力沒有具體的指向,既可以為君主說話,也可以為臣民說話,既可以用來要求君主,也可以用來要求臣民,換句話來說,就是在“仁義智慧”的遊戲規則之下,君主和臣民地位是平等的。君主要求臣民忠誠,臣民也可以要求君主仁義。君主要求臣民勤勞奉獻,臣民也可以要求君主愛民如子。由於在人數上君主處於絕對劣勢,所以就難怪孟子打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