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0-10-13 01:25:06

王老爹的後人們,也就是王熙鳳的爺爺輩、王夫人的兄弟輩的官運又怎樣呢?

原著第十六回的時候說起接駕,王熙鳳與趙嬤嬤道:“我們王府也預備過一次。那時我爺爺單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凡有的外國人來,都是我們家養活。粵、閩、滇、浙所有的洋船貨物都是我們家的。” 趙嬤嬤也十分湊趣,她答道:“那是誰不知道的?如今還有個口號兒呢,說‘東海少了白玉床,龍王來請江南王’,這說的就是奶奶府上了。”

如果我們推斷王老爹和賈演、賈源兄弟同輩,那麼王熙鳳口中的“爺爺”,就是王家的第二代,也就是王夫人的老爸。我們就稱呼他“王爺爺”吧。這位王爺爺的官職有些古怪,因為

他“單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竟是今日的“國家外經貿委主任”或者新鮮時髦的叫法“商務部長”?

但是中國古代並不太重視貿易管理(所以打根子上起點的作者們就不用YY什麼殖民、大航海、炮艦政策在明清兩代發生)。從唐代一直到明代,管理海外貿易的部門叫做市舶司(市舶使)。非但衙門不大,而且官職不高,元代、明代其主官(提舉)只有從五品。有時候還歸地方政府領導,不直屬中央。

其實宋、元兩代的貿易收入都不少,南宋初年一度佔據國庫財政收入的10%以上。但是中國“黃色文明”(農耕文明)的本質決定了海外貿易不受重視的命運。因此,除了元代的“泉府院”這個極短暫存在的衙門之外,中國竟幾乎沒有管理貿易事宜的中央機構。王爺爺這個官老爺的屁股,一下子也變得沒著沒落的,找不到位子。而且明代中後期,市舶司的主官依照皇帝的“傳統愛好”,派得都是內官,也就是太監。王爺爺自然不可能是個“公公”,然後跑去管“洋船朝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