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如果說金庸過往的大多數作品都塑造了面貌各異、但一律“非同凡響”的主人公。《鹿鼎記》則全不是意在寫“人”,《鹿鼎記》寫的是“事”,寫的是“史”,寫的更是“世”。

過分的在意於韋小寶本身,是讀不出《鹿鼎記》深意的。韋小寶的言行,固然有我前文言及“破貪、破嗔、破痴”的大智慧,而且這個大智慧來自金庸。但作者更希望的,是我們能透過韋小寶的眼睛,來看透那些英雄和鉅奸,來看透那些同樣具有複雜人性的平凡人物,來看透這個世道的滄桑。

日期:2010-09-23 02:40:08

韋小寶人物之本身與賈母自然是沒有多大交集的。如果要找出共性,那就請同學們回到我開談賈母的首日,曾給出同學們的一個提問:如果韋小寶沒有被牽扯到不可能解套的“康熙VS天地會”死迴圈當中,而是繼續在康熙手下混到六十歲以上,風風光光地告老還鄉。他會是個什麼性情、什麼心態、什麼作為?

一言以蔽之,十二個字:愛吃甜爛之食,愛看熱鬧戲文。這十二個字背後的文章,背後數十年從驚心動魄歸於平靜淡泊的心路歷程,只能由同學們自行想象了。因為我的本意仍不在此。

韋小寶與賈母,其真正共通處在於:他們都是作者“冷眼觀世”的那雙“眼睛”。

作者創作小說,可以說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作者的影子,也可以說每個人物口中所述的語言都可能是替作者所發的議論。雖然這是文藝理論中的一條基本常識,但大家還是普遍地認為作者的“影子”只出現在書中某位人物,或某幾位人物身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