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0-09-03 20:48:17

乾隆去了山西風流快活,留在北京城中的弘晳果然更加活躍了。他辦的大字報,基本上是三天出一期,臭完了雍正和乾隆,便開始在報紙上闡述他“虛君共和”的治國理念,號召大家制定憲法,組建議會,限制君權。此理論一丟擲,其轟動效應遠遠超過了前面的桃色新聞,最受啟發的,當數眾多的宗室子弟。

滿清入關之初,清朝的政治體制並不是“君主集權”制,而是使用努爾哈赤創立的“八王議政”制度,皇帝並不能一個人說了算。簡單說,就是滿洲八旗各出一個代表,組成八人議會,這個議會擁有否決權,可以否決皇帝的指令,甚至否決皇帝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同樣,皇帝也擁有否決權,也可以否決議會做出的決定。這樣,雙方互相鉗制,凡事都要商量著來。

但到了順治初年,“八王議政”就議不下去了,畢竟皇帝手握兵權,他不想再讓你議政,只需令一群刀斧手把議會一圍,大刀片架在議員的脖子上,讓議員們自己選是要腦袋還是要議政權?就這麼著,“八王議政”制度被廢除,清朝確立了“君主集權”的政治模式。當時順治也沒做的太絕,八位議員放棄權力後,得以保留了世襲的“議政王”封爵,以及高額的俸祿,此即後世俗稱的“鐵帽子王”。

至乾隆時代,當年八位鐵帽子王的後裔生息繁衍,少說也有幾千人了,再加上康熙一朝奪嫡失敗的那些阿哥們的後代,比如弘晳這樣的,湊一塊就形成了一股勢力龐大、錯綜複雜的宗室力量。這些人手裡雖然沒有權,卻是身份高貴,而且手裡都有倆錢。弘晳的“虛君共和”論一經丟擲,立即得到了這些人的響應,特別是一些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頭腦一熱,便又做起了“與君分權”的美夢。但是,這些人想歸想,真正去實施的暫時還沒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