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118年,矢志親征的博杜安歷經跋涉,終於抵達了慕名已久的尼羅河。根據菲爾謝的說法,當時他正志得意滿地在河畔散步,碰巧撞見騎士們用長槍老練地捕著魚,就興高采烈地當了幫手。那天自然是滿載而歸,無數鮮魚炸得噴香獻給國王,把他老人家饕餮得忘乎所以。

然而博杜安應該記得,自己肚子上可是捱過標槍的——那傷口深達腸道,在當時極難治癒。他的御醫為此絞盡腦汁,甚至主張揪個薩拉遜囚犯出來,給他捅個類似的窟窿,以便觀察機體、研究對策——當然,最後就找了頭野熊替死,結果折騰半天也還是無濟於事。

反正全魚BBQ的結局就是王上腰圍陡增,傷口迸裂,劇痛襲來,眾皆驚駭。

手下連忙把博杜安送回耶路撒冷醫治,可憐老人家在半路上病情惡化,就這麼駕崩了(1118年4月2日)。

亞琛的阿爾貝透露,眾人遵照國王本人的遺旨把屍體開膛剖腹,取出內臟就地安葬,給皮囊裡裡外外抹上鹽、香料和油膏,封死了七竅,縫進獸皮裡,裹上幾層毛毯,擱上馬背,繫牢靠,最後才在“吾王健在”的煙幕掩護下平安班師。

博杜安被葬在聖墓,緊挨著大哥戈德弗魯瓦。按理他沒資格在此長眠。有人還記得他那些弒父、叛友、始亂終棄、巧取豪奪的勾當。有人還為了他再三結婚膝下卻無一兒半女的怪事在傳播他與宗主教有染的醜聞。但前來追悼先王的人只多不少:基督徒,穆斯林,移民,土著,舊友,宿敵,八方來客鹹集一堂,向這白手起家的偉大國王致以最後的敬意。他不是個善良的信徒,但他的神因他得著榮耀,他的友因他承受土地,他的敵因他學會敬畏,所以他的墓誌銘把他比作了古以色列的民族英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