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微軟、Google、蘋果是美國競爭經濟的典型代表。 那麼,它們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我們就來算一算。 蘋果是最近幾年奇蹟般起死回生,並且獲得迅猛成長的企業。 根據2009年的財報顯示,蘋果2009財年的總銷售額超過365億美元,其中iPod銷售額超過80億美元。 雖然分析師們在好幾年的時間裡反覆提醒,iPod的銷售可能面臨顯著滑坡,但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發生。 那麼,這意味著什麼? 我們知道,從改革開放開始,大多數中國人開始認識世界的時候,索尼的Walkman就統治著世界行動式音樂播放器市場。 從開始的磁帶隨身聽Walkman到後來的CD隨身聽Discman,索尼持續把它的產品賣到全世界。 但是,當MP3問世之後,蘋果“橫空出世”,搶佔了索尼一直居於主導地位的行動式音樂播放器市場,成為世界MP3和音樂銷售市場的領導者。 那麼,蘋果每年80億美元的iPod收入,就等於從日本人手裡轉到了美國人手裡。日本人和韓國人在外觀設計和精緻製造上做足了功夫,他們生產的電子產品引領時尚潮流,佔領了世界很大的市場份額。 不過,這時候時尚、完美的蘋果“橫空出世”,重新定義了美國人曾經“粗枝大葉”的文化,從其它國家生產商的手中“搶”回這些市場份額。 蘋果的Mac機,iPhone,周邊裝置,可以說都是從索尼、三星、諾基亞等不同國家的時尚膝上型電腦和手機生產商中搶來的份額。 那麼,按照蘋果2009年的銷售的結果,和假如蘋果公司沒有奇蹟般復興,而是倒閉的結果,兩者每年相差了365億美元的銷售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