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3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表面上,宇文邕發動這場廢佛運動是宗教原因,實際上在這場運動的背後,還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背景。天下遍地都是寺廟,使天下無良田可耕;寺廟裡盡是僧尼,使良田無人可使力。而且佛寺裡大鑄銅像,使本來就有限的銅材更加薄少,對國家鑄錢是非常不利的。

宇文邕知道,廢除佛教,必然會遭到全天下的僧尼一致反對,他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欲成大事者,不必為小節所拘,不論廢佛效果如何,宇文邕敢想敢為,不懼萬世咒罵,這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四十年後,隋煬帝楊廣也有意貶低佛道二教,道士們還沒有說話,和尚們就跳出來反對。法師明瞻就當著楊廣的面大罵宇文邕是“任威縱暴、仁德不施,不足為有國者法。”

仔細對比宇文邕的三十六年人生,實在看不出宇文邕在何處縱暴?何時不施仁德?難道宇文邕做的還不如千古昏君楊廣?可在明瞻口中,楊廣的倒行逆施卻成了“聖政”,不帶這麼開玩笑的。

宇文邕廢佛,還有一層原因,就是宇文邕對自己的鮮卑人身份感到自卑,他似乎有意接受全盤漢化。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十一月,宇文邕下詔解釋廢佛的原因:“佛生西域,寄傳東夏,原其風教,殊乖中國。漢魏晉世,似有若無,五胡亂治,風化方盛。朕非五胡,心無敬事,既非政教,所以廢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