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既然說滯脹是必然的,且無可救藥,那我豈不是和索羅斯的觀點幾乎完全一致了麼,為什麼要說索羅斯唱空中國操之過急呢?所謂做空中國,就是賭中國的經濟下滑股市、物價大幅度下跌,但目前形勢下,大家感覺下,這可能麼?看股市能大幅度下跌麼?物價有可能大幅度下跌麼?為啥我們的直覺會認為這根本沒有可能?因為還缺最後一漲。

目前我們的經濟狀態是這樣的:傳統的依靠投資拉動的經濟模式絲毫沒有改變,房地產依舊火爆,短期內對經濟的拉動依然強勁,如果結合大規模的水利投資和保障房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還將拉動中國經濟強勁上升一段;目前我們的企業的狀態是:如果大家有注意觀察,以前中國的企業經常談到自己的市場佔有率,而今年已經幾乎沒有任何企業還談什麼市場佔有率了。針對不斷萎縮的市場和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企業做了一件最為務實的事情------減產保價或者說是減產保利潤。怎麼理解呢?假設,你原來擁有1000名工人,產量是100萬雙鞋子,利潤是100萬。現在工人的價格貴了,原材料貴了,而市場的需求卻減少為90萬雙鞋子,你會怎麼辦?企業作出了最為明智的選擇-------我甩掉負擔,減少300名工人,只生產80萬雙鞋子,這樣700個工人生產80萬雙鞋子,剩下的700個工人每個工人生產的鞋子數多了,他們每個人拿到的工資就提高了,我因為只生產80萬雙鞋子,市場的需求卻有90萬雙,雖然比去年100萬雙萎縮了,但我還是透過減產製造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為價格的上漲製造了條件,不但抵消了原材料成本的上漲,還保證了企業獲取更高的利潤。這個過程就是最為典型的滯脹的過程,清楚地說明了在生產環節經濟的滯如何導致物價的脹,以及大量的失業的產生,相當於經濟危機期間的“倒牛奶”和“煤炭工人失業沒錢買煤是因為煤太多”現象,其目的都是透過減少供應來保證企業的利潤和生存。這個過程還將推動物價的另一輪上漲和需求的新一輪萎縮,這種價格的上漲和需求的萎縮達到一個臨界值,例如前面那個例子:當你的價格上漲繼續遏制需求,當需求只剩下50萬雙鞋子的時候,這時候你將發現你不能透過裁員來控制局面了,因為你的規模效應消失了,同樣生產一雙鞋子的成本急劇上升,此時你只能選擇關門倒閉。當這個需求的臨界點來臨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中小企業的第二輪倒閉潮。現在我們看得到的只是第一輪,企業因為實體經濟無利可圖主動關門的倒閉潮,這輪倒閉潮殺傷力不大,只有當踏踏實實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企業開始大量倒閉的時候,這第二輪的倒閉潮爆發的時候,才是做空中國的最佳時機,那時候的中國再也無藥可救,只要輕輕一推這個龐然大物就會轟然倒塌,那才是是做空的最佳時機。這兩個倒閉潮之間,我認為有一個上漲的過程,我稱之為“最後的一次的上漲”是“倒牛奶”後的上漲。而目前索羅斯在中國第一輪企業倒閉潮的時候就來做空中國,我認為他的的確確操之過急了,此時就憑他們這點資金想撼動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無疑是蚍蜉撼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