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於是,就留心於脈診,可這些年來,幾乎讀遍了所有市面可以買到的關於脈診的書,卻是越讀越不明瞭。我懂的,每本書都寫了,我不懂的,想求解的,卻沒有人談。左右兩手寸關尺,六個部位與臟腑的對應定位,至今沒有定論。

而當我讀《內經》中的脈法時,卻感覺很樸素,與後世的脈法區別很大。《傷寒論》中脈論更多,也與後世不同,且又比《內經》脈法細化了許多。可遺憾的是,汗牛充棟的醫書中,不見有人詳論仲景的“平脈法”,到目前為止,只聽過劉渡舟講“平脈法”的錄音。

或許,是我太笨。或許,後世的脈法有重大的誤區?不得而知,正在學習中。寸口診脈取代三部九候診脈好象始自《難經》,仲景時代還是有趺陽脈和少陰脈的。這種變革確實使診脈變得方便了,但是,首先我們要學明白那這種方便才有意義啊。有人說脈診之難是“心中了了,指下難明”,可我覺得,根本是指下並不難明,而是心中先不了了。

日期:2010-02-12 23:19:39

讓我們欣賞一下仲景的脈診吧:

這是太陽病篇裡的條文——

問曰:病有髒結,有結胸,其狀何如?師曰: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者,名曰髒結也。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

太陽病,下之後,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脈浮者,必結胸;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細數者,頭痛未止,脈沉緊者,必欲嘔;脈沉滑者,協熱利;脈浮滑者,必下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