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上計掾這個職位,究竟有沒有前途?一言難盡。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漢末的一般晉升體系。

前面講過,漢朝的太學生畢業之後,有一次畢業大會考,成績分甲乙二等,甲等入中央為郎官,乙等下基層當吏員。郎官如果做得好,會下基層掛職鍛鍊,比如擔任某地方縣令之類,然後再升遷為郡守或者直接調回中央,前途是最光明的;吏員做得好呢,有機會進中央為郎官,也就是說在晉升過程中比甲等考生慢了一步。當然,為郎為吏,除了太學生的考試,還可以由中央和地方察舉。

漢朝這種晉升體系,對社會影響巨大,錢穆先生稱之為“郎吏社會”。

上計掾,是吏不是郎。但是,上計掾是吏中的肥缺。簡單來講,如果說郎是第一等,吏是第二等,那麼上計掾就是二等中的頭牌。

上計掾擔任什麼工作呢?這需要了解一下漢朝的上計制度。黃仁宇先生批評中國古代沒有數目字管理,其實這個觀點大可商榷。漢朝的上計制度,就是一種典型的數目字管理。

上計,顧名思義,就是統計了相關資料,向上彙報。

舉個例子,假如你是溫縣的縣令,你在每年大約七八月份的時候,要統計了今年溫縣的戶數人口、錢糧收入、財政開支、治安情況等等有關資料,製作成一本“算簿”或者叫“計簿”,畢恭畢敬地上交給河內郡的上計掾司馬懿。司馬懿彙總了各縣的計簿,進行核對和驗算,然後整理成郡級的計簿,在十二月份親自跑到京城洛陽,呈遞給司徒,甚至有時候皇帝會親自接見上計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