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1-09-03 16:16:09

《明季北略》讀書筆記之二十四——從“饑民”到“流寇” [原創 1915-07-10 16:55:49]

字號:大 中 小

從“饑民”到“流寇”

崇禎十二、十三年,接連兩年,無錫每到秋天就飛蝗蔽日,鄉間演戲祭神祈禳。男女巡行田間鳴鑼呼喊驅趕蝗蟲,還紮起稻草人披上人的衣冠立在田間。但這一切貌似毫無效果。因此計先生見了感嘆說:“這是斬木揭竿的徵兆啊!難道真要天下大亂了嗎?”後來,鄉間兵匪蜂起,又符合了之前的預兆。可見治、亂之間,往往會先有預兆的,只不過夢中之人渾然不覺而已。

崇禎十三年正月初六,雷電交加大雨滂沱,平地積水三寸。當時尚在冬季,冬行夏令,真正的是“倒行逆施”了。按中國傳統思想的理解,這樣的事情是有災異徵兆的,其災異果然應驗在當年六月底,由於連年的旱災和大戶的囤積,當年的租稅達到了四五分,而米價已經漲到了白米每石二兩銀子,百姓們大多面露飢色。六月份開始時,只是小股饑民在城中結夥砸米鋪搶糧,繼而成群結隊的搶掠很快蔓延到鄉村之間,究其原因,是從夏到秋連續乾旱,滴水未下,大戶又屯糧不肯賣米,導致米價大漲,最終激出搶米之變。

當時,計六奇先生跟隨岳父杭濟之在無錫洛社讀書,田間地頭充斥著綠、紅、黑各色蟲子,長約五寸左右,幾乎覆蓋了田野,一口一口地啃食著幾乎已經顆粒無收的莊稼。計先生在書齋中每天的飲食差不多也都是綠豆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