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人心之亂的根源在於文化之間的差異,更宏觀的說是文明衝突的一種體現。晚清的數次戰爭失利,國人已經認識到中國在軍事實力上落後於西方,但是並不認為中國的文化落後於西方。因此洋務運動只把精力集中於軍事技術和重工業的引進,對於其社會制度並不看好。到了甲午之後,由於美國力量的上升,美國的文化和制度開始對中國知識分子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此時由於清朝國勢日漸衰落,中國文化就充當了這個過程的替罪羊,受到越來越多的指責。而美國的文化屬於比較正統的海洋國家文化,和中國的文化屬於完全不同的套路,中國的知識分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無窮多互相牴觸的地方。如果當時的中國在文化上模仿德國,那麼問題倒不是特別大。實際上日本的體制當時也是更多的模仿了德國而沒有模仿美國。中國模仿美國就要遇到不可避免的非此即彼的取捨,將中國用幾千年時間建立起來的思想體系搞得亂七八糟,社會喪失了對於是非正誤的判斷標準。

應當指出的是,在社會思想混亂的過程中,廢除科舉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廢除科舉制當時固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推動了廣大的知識分子投身到學習自然科學的浪潮中。但是其影響遠不僅僅於此,知識分子同時被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某些社會思想俘虜,並將其照搬到中國來。而且他們接觸的時間是如此之短,以至於根本不可能進行系統的消化。這樣一來,根據美國的國情去判斷辛亥革命的結果,必然認為革命是不徹底的,而且認定中國還存在著嚴重的問題,而看不到當時的局面實際上非常難能可貴的。於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知識分子與近代陸軍結合起來不斷的折騰,直到迫使袁世凱病死,最後北洋政府內部陷入府院之爭整個國家的行政徹底紊亂為止。袁世凱死後,再也無人可以控制中國各地的軍閥勢力,這樣人心之亂就升級成了全國的割據大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