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司馬懿則有不同意見。他認為不該放棄二城,原因是孫權新破關羽,鋒芒畢露。對於再次大舉興兵,能否取勝,他一定有所顧忌。而襄陽為水陸之衝,禦寇要害,一旦捨棄,難再奪回。

少數服務多數,曹丕沒有聽從司馬懿的意見,他命曹仁放火燒燬二城,撤退。結果,孫權就沒有來,曹丕悔之不及。

曹丕坐觀劉備失敗之後,準備趁虛伐蜀。他如果能夠和東吳聯合,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對於單獨與蜀國宣戰,朝中大臣都反對這一意見。司馬懿也知道出師不會有什麼結果。他見曹丕建功心切,就順著曹丕的心意,提出了一個五路進攻的計劃。

他說:若只起我國之兵,急難取勝。須用五路大兵,四面夾攻,令諸葛亮首尾不能救應,然後可圖。

五路大兵是:一路兵,遼東鮮卑國起遼西羌兵十萬,從旱路取西平關;二路兵,孟獲起兵十萬,以擊西川之南;三路兵,令孫權起兵十萬,徑取涪城;四路兵,孟達起上庸兵十萬;五路兵,大將軍曹真提兵十萬,由京兆徑出陽平關取西川。

司馬懿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致命的組合拳。 如果五路大軍真能並進,或者四路齊進,蜀國肯定就滅亡了。

雖然五路大軍並未成行,足可見司馬懿善運兵法,懂得用勢。

黃初三年(222年),和黃初五年(224年),曹丕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鎮守許昌,並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黃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