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那麼,既然如此,為何還需要股評家這個群體存在呢?這個問題,曾經困擾我很久,直到我領悟了股市是一個生態鏈之後,才隨之明白了股評家的價值。

我們知道,股市這個生態鏈,要保持運轉,就必須不斷將作為食物鏈底層的中小股民拉入股市,如何才能不斷將不炒股的尋常百姓變成股民呢?這一方面需要有賺錢效應,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各種道具和途徑,才能充分吸引新人。

電視股評節目,由於利用電視平臺直接面對千家萬戶,因此,是吸引不炒股的人變成股民的最佳渠道之一,而作為一個電視節目,不可能沒有嘉賓去說話,否則節目就會缺乏權威性,缺乏專業感,本質上也就缺乏了迷惑度,所以,必須有嘉賓侃侃而談,才能達到透過電視節目不斷為生態鏈引入新的血液的目的。於是,股評家這個職業,也就應運而生了。

正是從這個角度上分析,我們才會發現,股評家的知名度其實和他們的正確率並無太大關係,因為從來沒有任何機構去監督和統計過每個股評家的正確率,甚至也許將來也永遠不會有。所以,股評家們最重要的素質,是口才和裝做權威的能力,甚至是娛樂性。

也正因此,這個篩選機制決定了真正優秀的炒股高手不會去當股評家,而當股評家的那些人則多數並非炒股高手。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黑色幽默。其本質在於這個生態鏈的分工,無論是證券公司的客戶經理及分析師,還是電視上的股評家,他們在這個生態鏈裡最重要的作用,不是真能幫股民獲利,而是能吸引到更多新人參與。因此,資本市場的所謂“專業人士”,其實他們的專業是將人拉進股市,而並非股票投資本身,多數證券專業人員炒股實戰水平低得慘不忍睹,卻還不自知,原因就在於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