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不錯,這玉衣以前也叫玉匣、玉押,一般是漢代皇帝和高階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嶽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洩,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所以用於喪葬的玉器在漢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在我國出土的所有金縷玉衣中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中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據說它是用一千多克金絲連綴,花了2498塊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個工匠用兩年多的時間才完成的。由於金縷玉衣象徵著帝王貴族的身份,有非常嚴格的工藝要求,因此漢代的統治者還設立了專門從事玉衣製作的地方叫東園。東園的工匠對大量的玉片進行選料、鑽孔、拋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並把玉片按照人體不同的部分設計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狀,再用金線相連。製作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幾乎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並且,在遙遠的2000多年前的漢代,根據當時的生產水平,製作一套“金縷玉衣”是十分不易的,不但需要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玉料,透過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為數以千計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狀的小玉片,而且每塊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鑽孔,大小和形狀必須經過嚴密的設計和細緻的加工,編綴玉片還需要許多特製的金絲。所以,製成一套金縷玉衣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驚人的。但令後人啼笑皆非的是,用金縷玉衣作葬服不僅沒有實現王侯貴族們保持屍骨不壞的心願,反而招來了眾多盜墓賊毀屍的厄運,許多漢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盜。所以到了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玉衣在中國歷史上就消失了。眼下我們所見的這件玉衣應該全是用上等的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組成,溫潤晶瑩,工藝精湛,而且拼合得天衣無縫,真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