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2-04-29 22:06:06

更新

【正文】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老百姓把一些貪官汙吏的醜事編成民謠到處流傳,這些民謠傳至靈帝耳中,認為這影響自己作為聖明之君的形象,因此下詔,命令公卿根據流傳的民謠,檢舉為害百姓的刺史和郡守。然而外朝的領袖三公中的太尉許戫和司空張濟都仰宦官的鼻息,他二人都以宦官為後臺,大肆收受賄賂。所以宦官子弟賓客中那些擔任刺史、郡守的,儘管他們貪贓枉法、聲名狼藉,他們也都不敢過問。為了向皇帝交差,只有毫無根據地檢舉了地處邊遠小郡、在朝中沒有後臺的官員。史書說清廉而頗有政績的官員遭到誣陷的有二十六人。這些清廉且為民作了實事的官員遭到檢舉,他們的部屬及治下的百姓,紛紛千里迢迢來到雒陽,到皇宮門前為他們申訴。

司徒東海人陳耽是當時朝廷中具有正義感的官員。他上書靈帝說這次公卿的檢舉行動,純粹是顛倒黑白,是“放鴟梟而囚鸞鳳”那種荒唐事情。曹操對此也甚為忿恨,上書斥責三公所舉,專迴避貴戚。靈帝看了陳耽和曹操等人的奏疏後,為此責備了許戫、張濟,那些因所謂民謠而被徵召問罪的官員二十六個人,既然查實是有德有才之人,因而全都任命為議郎。

光和五年是不平常的一年。這一年從春天開始,各種災禍異象不斷出現,靈帝劉宏心中不禁害怕,於是再次詔群臣問對。朝中官員們因為有蔡邕金商門事件的教訓,都不敢逆龍鱗,只有曹操爭諫,但是靈帝並沒有聽從。這時朝中政治已經非常腐敗,《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書》記載:“是後政教日亂,豪猾益熾,多所摧毀。太祖(曹操)知其不可匡正,遂不復言。”為了不給家族帶來災禍,曹操選擇了沉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