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先說現實主義,《詩經》,簡稱《詩》,又稱《詩三百》,實際上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三百零五首詩歌,為了方便稱呼,到西漢時人們就把零頭給去掉了。這本書在中國的普及率雖然不高,可是隻要讀過幾天書的總能隨口說出幾句,連歐陽克這個騷客看到黃蓉的時候,都會吟出幾句來勾引美女:“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惜了孔子還說《詩經》“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可見象牙到了狗嘴裡也是要變質的。

據說《詩經》是孔子編訂的,而且是孔門弟子的“必修課程”,他曾經對學生(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 不學這門課程,連說話都夠嗆!這是怎麼回事兒?難道不會幾首民間流傳的詩歌,連話都不會說了,就成啞巴了?當然不是這個意思。這要從當時的社會風俗說起,當時朝廷接待外賓舉行宴會時,一般都會來一點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交流,先是主人安排人來一首詩,表示歡迎,然後客人也來一首,表示感謝。這個跟今天差不多,只不過沒這麼講究罷了,白話文就對付了。主客雙方用的材料主要是從《詩經》裡面去找,如果對這本書的功夫不過關,到時候一冷場,甚至鬧出笑話,輕則失了面子,被人認為沒文化沒品位,重則誤了國家大事,搞不好會挑起一場“國際爭端”。當時的人大都好這一口,於是這股風氣慢慢擴散到一些重要的聚會或者酒會之類的場所,所以當時有點地位的人都必須會這一招,沒這個基本功就吃不開。孔子當年辦私塾的目的其實並不是搞普及教育,而是精英教育,要知道不是每戶人家都出得起十塊乾肉的,也不是每戶人家都有多餘的勞動力可以脫產學習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