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荀子屬於哪個門派是有爭議的,有人就對他是否是儒家的代表提出過質疑,原因是他主張利用刑法來規範人們的行為,而且他還有兩個學生,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其中就包括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不是隻有法家才主張用刑罰嘛,儒家講究說服教育啊,這哪裡是什麼儒家代表人物呢?荀子只所以提出這樣的主張,原因就在於他與孟子是站對臺戲的,因為他認為人性本惡,正好與孟子性本善說針鋒相對,勢不兩立。

日期:2011-12-24 10:00:38

--95--

其實早在荀子之前就已經有人對孟子的性善說提出過質疑,並且還有過激烈的爭論,告子就說把道德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之上是靠不住的,他說請問人性是什麼?食、色,性也。吃飯,生娃。這個跟動物有什麼區別?你說的那個善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孃胎裡帶來的嗎?那麼作惡多端的惡人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的那個善到哪裡去了?

這下差點釜底抽薪端了孟子的老巢,對呀,如果人人都是我本善良,那還用得著規範啊,法律啊,監獄什麼的嗎?都可以取消嘛!孟子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是荀子卻解決了,因為他看到了告子觀點中的致命漏洞,但是這個漏洞孟子卻沒有意識到。

日期:2011-12-24 15:24:34

--96--

孟子和荀子都強調後天的重要性,孟子認為我本善良的人們後來之所以會從惡,“惡人谷”裡之所以會有“四大惡人”,完全是因為後天和環境起了負面的作用,好比一個醬缸,把人染黑了,而荀子則認為性本惡的人們,由於後天環境對他們的規範和改造,使得人出現了有別於動物世界的道德規範和良知,也就是說,孟子認為良好的道德來自於先天,而荀子認為良好的道德來自於天后,孟子把人的自然屬性——生理需要——與人的社會屬性混為了一談,而荀子則把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加以了區分和區別,也就是說他說的人性本惡,指的是人的自然屬性,生下來要吃要喝,長大成熟之後還要找物件,而告子正是抓住了孟子的這個弱點才能予以強有力的反擊,當荀子指出這一點時,告子的觀點就不攻自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